寒冬终究过去,春天已经来临。
万物生长的季节里,春雨是最珍贵的馈赠。
一场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陷入寒冬之中。像是期待着一种鼓舞人心的特殊力量,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的浙江,在这关键时期,在春风化雨中,全省上下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而倍感振奋。
3月29日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等陪同下,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码头与辛苦劳作的工人一起算算复工复产的经济账,下车间为正在经历疫情考验的民营企业加油打气,入农家和父老乡亲一同回忆往昔、展望未来,进“城市大脑”给善于创新创造的新时代奋斗者点赞,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与游客一起看山水、说乡愁……
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港口,在习近平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古往今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版图上,港口有着独具的风向标意义。在这次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大考中,港口的复苏是恢复生机活力的信号,传递着经济复苏的力量。
武汉新港、重庆果园港、广西铁山港、上海洋山港、天津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在国内考察和国外出访途中,习近平曾登临或连线这些重要港口。宁波舟山港,是总书记此次浙江考察调研的第一站。
海风卷着细雨,空气清新湿润。
3月29日下午,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各种颜色的集装箱一眼望不到边。一辆中巴车穿越风雨而来,总书记撑着雨伞朝2号集装箱泊位缓步走过去,驻足良久,眺望着世界第一大港热火朝天的景象。
今天的宁波舟山港,日均有100余艘次万吨级以上船舶进出。2019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753.5万标箱,跃居全球港口第三位。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宁波舟山港坚持不停工、不停产,截至3月底,港口吞吐量已逐步恢复至日常水平。
总书记在业务调度大厅听取了港区和复工复产情况汇报。在一楼大厅,总书记同港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对他们表示慰问,并深情地说,我对这里,对宁波港很有感情,这是我第三次来这里。他强调,宁波舟山港率先恢复生产,对推动我国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物流体系、恢复全球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在行政办公楼12层的室外平台俯瞰穿山港区全貌,在集装箱码头远眺远洋轮船的装卸作业……从总书记微笑的面庞里,港口人读出了深情、读出了赞许,也生发出许多追忆和感慨。
2002年12月,到浙江工作不久的习近平首次调研宁波时指出:“如果说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那么,开放应当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彼时的宁波舟山港还是两个独立的港口——宁波港和舟山港。两港虽处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坐拥同一经济腹地,但港口的规划、建设、营运、管理却相互分割,岸线资源难以优化配置。2004年,宁波港年集装箱吞吐量仅400万标箱,在大陆港口排不进前三,而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也仅7200多万吨,居我国大陆港口第九位。
“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第一次到舟山调研,便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
2005年12月20日,在习近平果断决策下,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他亲自前往揭牌。在仪式上,他说,港口建设将是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大手笔,港口建设的重点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
2006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达到700万标箱,习近平亲赴码头,按下了第700万标箱的起吊按钮。
习近平的殷切嘱托成为浙江港口发展奋斗的目标。2015年8月,浙江省海港集团成立,同年9月,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两港真正实现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2017年底,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大港。2018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全球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地位。
“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考察中,总书记对宁波舟山港的肯定,让浙江港口人为之振奋,也更加坚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信心和决心。
宁波舟山港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引领地位。近年来,宁波舟山港正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中,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依托自身区位和港口自然条件的特色,宁波舟山港逐步建立起以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和海河联运为特色的多式联运体系,全力打造腹地型港口,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货种齐全的世界级深水枢纽港。
不产一滴油,舟山却成为油气产业集聚区,这背后离不开宁波舟山港的服务和支撑。这两年,宁波舟山港主动对接我省“四大”建设,东北亚保税燃料油加注中心、东北亚铁矿石分销中心、LNG全国登陆中心等建设稳步推进,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蹄疾步稳。
就在几天前,浙江又收到一个开放“大礼包”。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国内期货现货交易平台合作,共同建设以油品为主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开展原油、成品油、燃料油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这是中央层面明确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油气全产业链,前景可期!
在多个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提起港口,他用“重要支点”“重要枢纽”来形容港口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在2017年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宁波等古港口是古丝绸之路的‘活化石’”。
宁波舟山港的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2019年,宁波舟山港海陆双向发力。陆上,全力推进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通10多条海铁联运班列及多条成组线路,业务辐射15个省;海上,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航班开发力度,“一带一路”相关航线总数达89条。
长风破浪会有时,“世界一流大港”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等到那一天,浙江海港人要亲口向总书记报告!
大家有收入,家里就有了保障
如果将经济生态比作森林,那么就像森林中既要有参天大树,也要有小草、灌木一样,后者虽弱小,却是生态链中最基础的一环。当我们习惯于仰望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时,绝不该忽视生机勃勃的中小微企业。中小企业活,则中国经济活;中小企业伤,则中国经济伤。
3月29日下午,总书记来到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在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及复工复产情况介绍。总书记来到生产线旁,同工人亲切交谈,询问大家返岗途中是否都顺利、复工后生产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工资发放是否正常。企业里谁也不敢预想国家最高领导人会来自家这样的小企业。总书记说,大家克服疫情影响,及时返岗复工,既是为企业好、为国家好,也是为自己好。企业正常生产就能保障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就能给大家创造就业机会,大家有收入,家里就有了保障。“身体都好吗?”他又关切地问道,并特地叮嘱大家,“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积极地开展复工复产,既要保证生产任务,还要保证身体健康。”
一句句问候,牵挂的是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一声声叮嘱,惦念的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状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透过总书记在历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念兹在兹、高度关注。
一次次的重要讲话,一项项的贴心关爱,令民营企业为之感动,也注入了春天的活力。就在3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维护统一大市场,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
关心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绝非特殊时期的“刻意之举”。近几年来,民营企业面临着内外环境变化、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挑战,尤其是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债务压力增加、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使得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困难和考验。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各种场合力挺民营经济,并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从2018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到当年11月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到2019年全国两会参加代表团审议时要求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再到2019年4月,《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出了23项具体意见……总书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关注、关心、关切之情,殷殷之心,拳拳可见。
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千方百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这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就已经身体力行的一条准则。他深谙民营经济发展规律,深知民营企业所需所盼,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亲自设计了路线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八八战略”中,第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浙江经济呈现出较强的韧性,这背后涌动的正是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一个数据引人注目:自1月23日我省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截至3月31日,全省共新增市场主体158247个。浙江经济的活力从何而来?显然,这与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不遗余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密不可分。
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缺用地空间、缺规范管理、缺配套服务、缺要素支撑等问题,推动小微企业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是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地都致力破解的大课题。在中小微企业众多的浙江,各类小微企业园发挥着积极作用。
3月29日下午,总书记到访的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是浙江众多小微企业园中的一个,集聚了70多家模具企业,全国压铸模具企业前20强中,这里占了11席,有很多“隐形冠军”。该园区还拥有两个国家级实验室,被评为“中国压铸产业示范基地”。
园区企业君灵模具负责人姚贤君向总书记介绍,经过20多年努力,其创办的公司已是国内一流压铸模具企业,客户包括大众、宝马、通用等汽车品牌,还有华为、爱立信等企业。总书记听了颔首微笑表示肯定。
在从事专业压铸模具制造的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考察结束时,总书记走出车间大门,临上车又停下,对企业负责人张群峰说,企业“小而精”。同时,又嘱咐陪同的领导:“中小企业不容易,要关心支持!”
一个大国的领导人,这么懂中小企业且关心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何不让人动容?
“中小企业也能办大事。”在浙江,许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都是从小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2003年“非典”刚过,习近平在浙江擘画全省先进制造业蓝图,整合提升各类园区,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重点工业园区和开发区。而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在各类企业园区的沃土上,加速成长为“小巨人”。
17年——横跨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初心。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发布了制造业亩均效益领跑企业、“雄鹰行动”培育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五类制造业先进单位名单,向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浙江要培育更多的“雄鹰”、更多的“单项冠军”、更多的“隐形冠军”!
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有活力、有灵性,有一股子精神,在你们企业身上也得到了体现。这么大的疫情发生了,我们的中小微企业还在迎难而上,还在自强不息发展。前景是乐观的,祝你们一切都好!”
我们唯有创造更好的环境,让更多“小而美”“美而精”的企业成长起来。中小企业有活力,经济发展有底气。中国这个经济巨人无惧风雨,不怕波浪。
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东经119.6°、北纬30.5°,这是地图上一个小村的坐标。曾经,这里粉尘飞扬、贫穷落后,正如中国千千万万个山村一样,这里的人们渴望着富裕,却徘徊在发展与生态不可兼得的困境里。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经历了美丽的蝶变。如今,安吉余村的故事,已经为世人熟知、传颂。
时隔15年,余村的父老乡亲再次迎来了这位特殊的老朋友。3月30日下午4时许,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
春天的余村,远山青翠,流水潺潺,宛若画境,村口矗立的石碑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字样依然醒目。
当年逼仄的村道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阔的绿道。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村庄绿道察看村容村貌和农作物长势。此时,几位正在清理荷塘的村民引起了他的关注。“干农活的都是‘老把式’啊”“参加合作社收入怎么样”……总书记走到田边,亲切地同他们交流起来,询问春耕备耕情况。
“总书记来啦!”村民们又惊又喜。
“总书记好!”“总书记好!”村民聚拢在村道两边,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总书记微笑着向村民招手示意。在村民眼中,他更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故友。
总书记感慨道,时间如梭,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总书记十分牵挂余村人,余村人也非常想念总书记。15年前,正是在村委会老会议室里,“两山”理念如同一颗“种子”在春天里历史性地萌发。
在余村调研9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时说,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深邃的思想,源于深入的实践。2006年3月,习近平又在《之江新语》专栏撰文说,人们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精辟论述,强调了生态保护建设的优先论,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论,蕴含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俗表达的背后,是多么深刻的真理!东海之滨,一条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之路就此开启。着墨于余村这个小小坐标点的绿意,如今已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全面蔓延。
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没想到真把您给盼来了!”亲眼见到总书记,春林山庄农家乐经营者潘春林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春林山庄是余村关停矿山、走绿色发展之路后创办的第一家农家乐。大门口,高挂的大红灯笼更添喜气。院子里,刚刚采摘的安吉白茶鲜嫩欲滴。
总书记对安吉白茶有着不一样的牵挂。2018年4月,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向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并表达了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心愿。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
这是充满信任的嘱托,更是意义非凡的激励!两年后的今天,黄杜村党员的心愿已变为现实:落户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1500万株茶苗,经过安吉白茶专家、茶农和受捐地干部群众的精心培育,长势喜人,近期相继迎来初采。浙江人民和中西部地区人民,携手实现全面小康的愿景越来越近、越来越真切。
总书记一边参观,一边询问农家乐的经营状况和白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情况。此时,潘春林一家人正做着青团。方桌上,摆放着由雪里蕻、鲜笋和咸肉配成的青团馅儿;土灶上,大锅的腌笃鲜香气四溢。总书记看了,笑着说:“游客们来,就是想吃这里的农家菜和土特产。”村民们听了,也都乐了。
小院里,习近平同老村支书和返乡创业村民代表拉起家常。
当听说村里的农创客“葡萄一串最高卖出268元”时,习近平高兴地说,这里的山水保护好,继续发展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穿越时代的声音,激荡出千层涟漪。15年来,余村坚定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如此,10万平方公里的之江大地上,“两山”理念深深扎根、开花结果——以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倡导启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浙江。在中国,浙江不再只是经济发达的代名词,“美丽”同样是一张瞩目的金名片。
让浙江人民振奋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首次写入“两山”理念。现今,“两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9月,“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时空变迁,深情依旧。总书记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总书记动情地说,浙江不少地方的绿水青山就像天生丽质的姑娘一样,不需要太多的妆扮,而且经济有底子,人民善于经营,树立了新发展理念,再加上处于长三角地带交通便利,是旅游最佳区域,消费群体大,美丽乡村便发展起来了。现在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是在全国起示范作用了。
临别时,总书记不忘给大家再鼓鼓劲:“这里的发展后劲潜力很大,希望再接再厉,乘势而为、乘胜前进。”
一番话又激起阵阵欢声笑语,萦绕在这绿水青山间,久久回荡。
老百姓顺心满意,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离开余村,总书记又来到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了解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运行情况。
中心于2019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设置了导引、接访、调解3个功能区,多部门集中办公,让基层社会问题矛盾纠纷的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电子屏上,“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群众解忧最多‘跑一地’”的字幕让人倍感温馨。在墙上挂着的工作流程图和平面图前,总书记驻足观看,仔细听取中心负责人介绍。
宽敞明亮的接访窗口大厅里,10个开放式窗口半环形排开。“你是哪个单位的?”“每天的信访量多不多?”总书记的真情关切,一下子让窗口工作人员没了距离感,如沐春风。
总书记逐一询问窗口服务事项,看到有群众前来办事,他细致地询问对方要处理什么问题,还叮嘱工作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熟悉的身影,亲切的话语,再次让人们把记忆拉回到15年前。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到安吉县调研时,考察了该县法律援助中心、递铺镇司法所等,了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并提出“要把依法处访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到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不变的是人与人和谐的价值追求,彰显的是一位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在中心的矛盾调解区,习近平总书记与调解员王正平亲切交谈。坚守人民调解事业30年的王正平,原先在递铺镇司法所工作,退休后仍在发挥余热,正是因为牢记着习近平同志15年前来安吉调研时的嘱托。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且吉兮”。浙江既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绍兴调研时指出,“枫桥经验”是“以人为本”的经验,就是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3年10月,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运用,我省开展“最多跑一地”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浙江老百姓习惯叫它“信访超市”,因为走进这扇门,能处理各类问题,就像超市一样“货品”齐全。这种联合接访,正是源自习近平当年在浙江身体力行的领导下访。
2003年9月18日,习近平率省直15个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浦江县下访,联合接待来访群众,“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面对面解决群众难题。从此以后,领导下访在浙江成为一项制度。2004年9月,习近平在临安下访时强调,领导下访接待群众,是深入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的生动实践,是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举措。2005年8月,习近平在德清下访时说,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2006年8月,习近平在衢江下访时说,要以深化领导干部下访之举,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
这一次,总书记又强调,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老百姓都能够顺心满意,我们这个国家才能越来越好。
总书记说,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要未雨绸缪,继续推广“枫桥经验”,及时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风险。安吉县的做法值得推广。
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也是我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窗口。
习近平曾说:“我们要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有‘人民’两字,对群众的悲欢冷暖感同身受。”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曾结合浙江的改革实践指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通过机关效能建设,政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2003年1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在省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努力把政府建设成为开拓、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这些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为民、惠民、富民,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让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愈显厚重。
2016年底,我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是对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大力倡导的机关效能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深化。
思想的光芒,指引前行的方向。如今,“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全覆盖,成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名片。2018年,中央深改办建议向全国推广浙江的这项经验。2018年和2019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最多跑一次”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浙江之行的第三站,总书记来到杭州。
春日里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汊纵横,古木苍翠,移步换景。这里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也是杭州的一张城市金名片。随着疫情好转,游客也多了起来,在蒙蒙春雨中,他们走过青苔石板,穿行于绿色世界。
总书记沿着绿堤、福堤,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一路上,惊喜的游客纷纷向总书记问好,正在乘船观光的游客大声发出了邀请:“习主席,欢迎来杭州!一起来坐船吗?”总书记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我很想去啊,就是人太多了。”总书记十分亲民的话,引得大家一阵欢笑声。
西溪湿地的美,众人皆知,但曾经它也因城市化进程遭受严重破坏,成了杭州人“绕着走”的地方,成了城市里无人问津的“边缘地带”。2003年8月,在习近平的倡导和支持下,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西溪湿地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005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习近平特地致贺信:“希望进一步做好西溪湿地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工作,把西溪变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靓。”
西溪湿地七成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15年来,西溪湿地通过搬迁村庄缓解生态压力,还实施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水环境提升等多项目举措,改善修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现在,这里的水质已提升到了Ⅱ类,维管束植物、昆虫和鸟类的种类都有了大幅增加,让前来游览的游客不禁发出“西溪且留下”的感慨。
纵观世界各大城市,能在繁华的都市中拥有这样一片“绿肾”,实属难得,这是城市的骄傲,更是城市的情怀。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西溪湿地的转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诗意场景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世人见证着“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的生动实践。
在杭州,西湖是另一张城市金名片,很多市民深情地说,西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习书记居功至伟。2002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这年深秋,刚刚履新浙江的习近平,就把考察杭州的第一站,放在了西湖。在习近平的关怀指导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共修复重建了180多处人文景点,逐渐恢复明代历史上西湖西部水域。
西溪湿地和西湖,是观察城市治理的窗口。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他还强调,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让生活更美好,让更多人诗意地栖居,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浙江锚定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战略目标, 2019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69个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1%;在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中,我省以100%优良率名列第一;生态省建设在全国16个试点省份中首个通过验收;有18个“国家森林城市”……
眼下,浙江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大花园建设,把大花园建设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的战略之举,依托“四条诗路”、海岛公园、名山公园、5A级景区创建、百河综治、珍贵彩色森林等十大标志性工程,打造100条精品旅游路线,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诗画浙江、美好家园”。
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
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一行大字格外醒目:“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每天,约8000万条数据从城市四面八方涌入,在“中枢系统”里进行着高速的运转和精密的分析。调节交通信号灯灯时长度、为车主提供停车信息、为患者提供就医信用额度、根据健康码实时分析疫情的动态……警务、交通、文旅、健康等11大系统和48个应用场景,为百姓全天候提供服务。
3月31日下午,总书记在这里观看了“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等应用展示,对杭州市运用城市大脑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的创新成果表示肯定,还点赞西溪湿地按照定额的30%进行预约旅游的管理模式。总书记对着欢聚过来的职工们说:“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
收放自如,进退裕如,是治理水平的表现。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能力如何提升?总书记在考察时说,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2016年,杭州市宣布推出“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又率先推出健康码、“亲清在线”系统等新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在浙江,现代化手段正为社会治理赋能——在疫情的“大考”中,创新运用“一图一码一指数”开展精密智控,以“疫情图”与“复工图”精准推进复工复产,同时,还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优势,搭建疫情联防联控平台,提前预测疫情发展趋势,集合形成了一套新型数字“防疫系统”。
数字浙江,已经渗透到浙江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2003年1月召开的省人代会上,习近平指出,数字浙江是全面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性工程。
这些年来,作为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浙江也是国内唯一同时承担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试点这3项国家级数字领域试点任务的省份。近年来,浙江更是把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孩子出生了,户口登记、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等业务在接生医院即可“顺手办”;结婚了,生育登记、户口迁移及户籍信息变更等可以一次搞定;退休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确认、公积金提取等12个事项也都能一窗联办;
企业关心关注的营商环境,在这里一步一步得到优化——开办企业仅需一个工作日,部分地区公章刻制政府买单,实现“零成本”;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最多90天”,施工图审查从以前的最少60天压缩到15天以内……据第三方评估显示,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2.9%,群众满意率达97.1%。
社会治理终究是人的治理,一切的出发点,就是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三四天的考察行程匆匆而过,不舍离别。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重逢一路深情,一路风雨一路叮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感慨浙江“变化真大”。
光阴留痕。人们还记得,5年前,也是一个繁花盛开的季节,总书记回到阔别许久的浙江,为浙江人民的新生活喝彩,为浙江未来的新发展鼓劲。
5年时光,在之江两岸镌刻下深刻的印记,令人欣喜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着。
宁波舟山港变了。2015年5月,总书记到舟山考察,与码头工人笑谈“大吊车真厉害”,感叹“这几年发展变化很大”,更为这里的发展按下快进键。当年9月,整合组建的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揭牌,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开启新篇章,去年底成为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的超级大港,创造了世界港口发展史上的奇迹。
杭州变了。总书记2015年在杭州考察时,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意义。5年来,创新为杭州的发展插上翅膀,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美,也越来越“新”,“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呼之欲出。这次总书记考察的杭州“城市大脑”,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新模式。
浙江变了。遵循着总书记当时“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嘱托,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GDP先后跃上5万亿元、6万亿元两个台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方面改革,迈向“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的号角吹响……
不变的是,浙江广大干部群众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坚定向前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干劲,以“三个地”的使命担当在之江大地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不变的是,浙江人民面对困难和磨难时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勇气、智慧和作为,努力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大考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变的是,浙江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这些天来,在安吉余村,村民们依然津津乐道着15年里与总书记两次意义非凡的“交集”;在港口码头,工人们互相交流着总书记与自己拉家常时说的亲切话语;在全省各地,大家第一时间分享着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文字和视频片段,在朋友圈里热情洋溢地记录总书记的脚步,重温总书记在这片土地留下的故事和“金句”。
不变的是,总书记对浙江继续当好排头兵的期待和重托:要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特别是在这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具的巨大优越性。”省委书记车俊说,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没有我们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动员能力,没有这些年来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所积累的优势、打下的基础,浙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4月1日上午,雨霁云开,风和日丽。与浙江党员干部座谈话别时,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来调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看到浙江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部分已出现正常繁荣景象,干部群众状态心态都比较好,感到很高兴。”
为当下的浙江而欣喜,更对明天的浙江寄予厚望,总书记临行时的重托与厚望,必将激励5800万浙江人民在“两个高水平”的道路上继续奋斗。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