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发言人您好,从您刚才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改善,经济运行恢复态势是否达到了预期?此外,对4月份经济表现您如何评价?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从我刚才介绍的主要数据和情况可以看到,4月份总体经济延续了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的势头,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4月份经济运行主要的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
第一,复工复产扎实推进。国家统计局4月下旬的快速调查显示,截至4月25日左右,规上工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接近85%,规上服务业企业超过70%,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超过60%。从市场预期看,也呈现环比改善的势头。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8%,处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3.2%,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9.7%,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2.1%,均比3月份有一定幅度的回升,说明企业的预期在环比来看都出现了一定程度改善。
第二,生产需求逐步好转。从工业来看,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从上月下降1.1%转为增长。从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了同比增长,增长面扩大;从产品看,统计的612种商品中60%实现了同比增长,产品的增长面比上个月扩大超过20个点;从相关指标看,4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上月为下降2.8%。从服务业看,服务业的降幅也在缩小,当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4.5%,比上月收窄4.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收窄幅度大于整体幅度。从投资看,投资活动呈现回暖态势,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收窄的幅度都在4到8个百分点左右。从市场销售来看,市场销售也呈现改善势头,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7.5%,比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其中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特别是通讯器材类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增长12.2%。从出口看,当月出口超出预期,出口同比增长8.2%。
第三,转型升级态势持续。1-4月份,和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逆势增长。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24.1%,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从工业来看,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一些高技术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比如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增长都在40%以上,工业机器人增长26.6%,保持了高速增长。
第四,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当月城镇调查失业率6.0%,比上月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月度之间波动比较小。从就业主体人群的失业率情况看,25-59岁的人群调查失业率5.5%,比平均失业率低0.5个百分点。从物价来看,物价保持了平稳回落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当月上涨3.3%,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主要是食品价格回落比较多。当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比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包括猪肉、鲜果鲜菜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都出现了涨幅回落,或者降幅扩大的态势。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了3月份恢复改善的势头。当然,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指标的改善有一定补偿性恢复的性质。为什么这么说呢?从1-4月份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看,主要指标仍处在下降区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9.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6.2%,进出口下降4.9%。从这些累计的速度看,整体还处在下降的区间,说明整体经济还没有回到往年正常水平。当前境外疫情正在蔓延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还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国内经济的稳定复苏也面临很多新挑战。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持续深化逆周期调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更大力度助企纾困,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循环,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回归常态。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当前国外疫情仍然在蔓延,在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二季度的经济运行能否企稳?4月份消费和投资的回暖幅度不是特别大,怎么样看待下阶段的经济走势?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在目前国内外疫情形势比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大家对经济运行的走势十分关注。从连续两个月的数据情况来看,我对未来的走势判断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我们有底气。这个底气来自于我们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完备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的市场规模。这些优势在严重疫情冲击下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甚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过去几个月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始终保持连续生产,医疗物资快速增长,生活必需品实现了稳定供应,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有效保障。底气还来自于现在转型升级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从4月份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大家也可以看到,和新动能相关的领域在疫情冲击下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是在疫情下实现了逆势增长,所以我们的底气也来自于转型升级的态势确立、新动能的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句话,我们有信心。信心来自于疫情发生以来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3、4月份连续两个月经济处于恢复改善的势头,本身也体现了经济增长的韧性,也为进一步加大宏观对冲政策、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增添了更多信心。目前从一些先行指标来看,比如1-4月份投资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已经由负转正,从上个月的下降22%转为增长1.1%,说明在投资的项目储备、资金保障上都有好转。从用电量来看,工业用电量在4月份已经转正,从5月上旬最新的监测结果来看,用电量的增幅在持续小幅回升。从这些先行指标来判断,保持经济持续复苏改善的势头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第三句话,我们有挑战。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仍在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从国内来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但是从经济层面来看,经济运行还没有回到正常水平,就业压力还比较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所以还要保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一方面要抓紧落实落细前面已经出台的宏观对冲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诉求,及时调整应对政策,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谢谢。
纽约时报记者:
服务业的数据在4月份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看到,零售业如果刨除零售总额的话,其他的数据并不是太好,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可选择性的消费更加谨慎了?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你对数据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观察经济形势必须要放在大背景中来看,疫情防控对生产端和消费端都会有冲击。当前来说,生产端的恢复略快于消费端,这和疫情冲击的特点是有关系的。虽然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已经从应急状态转变为常态化,但是很多聚集性的消费、接触性的消费,还有以此为特点的服务,确实还需要一个恢复过程。数据的变化也可以看出,零售和服务业的复苏仍然是有一定差距的。4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了4.5%。这两个之间有什么差异?因为服务业是点多面广的行业,不光有接触性、聚集性的服务消费,很多服务还体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比如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出现的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其实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好转程度好于零售的好转程度。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销售在回暖,请问这种回暖是否是可持续的?在海外疫情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下一步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潜力应该如何看待?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本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7.5%,降幅比3月份收窄了8.3个点。从结构上来看:第一,基本的生活类商品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粮油食品类的销售、饮料类的销售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第二,消费升级类的商品保持了加快增长的势头,包括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其中通讯器材类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速也有所加快。第三,有一些重要的商品销售在回暖,比如汽车这个月销售就是持平的。这些占比比较高的商品销售的恢复对于整体零售降幅的收窄起到增强促进作用。
从下个阶段的走势来看,目前消费升级的势头还在继续。从今年以来各月之间零售变化的趋势来看,大势没有改变,基本生活用品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继续较快增长,一些受疫情冲击的行业或者产品销售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下也呈现了恢复的势头。因此,虽然消费回升的势头仍然面临一定挑战,在消费端仍然会感受到这种压力,但是,短期来看,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回归,消费的环境在逐步改善;长期来看,消费复苏的势头也是有条件得到持续的。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PPI连续下降,反映出现在企业复工复产虽然在持续推进,但是也存在着达产难,包括订单比较少的情况,这是否说明我们的产业链在疫情的冲击下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另外,下一步怎么巩固和增强产业链的优势?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下降3.1%,比上个月的降幅是扩大的。这种下降从结构上来看,主要还是输入性的影响。本月从国际上看,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行,4月份OPEC一揽子原油的价格比年初的高点下降70%以上。从别的指标来看,比如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的期货价格来看,4月份比3月份下降40%以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对和石油相关行业的价格是有影响的,对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是有下拉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在疫情冲击下目前工业市场的需求确实存在下行的风险,刚才我也讲到企业的达产率,达到正常水平50%的规模以上工业接近85%,确实还没有回归到正常的水平,和正常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他的建筑业、服务业都有类似的特点,达产率更低一些。需求的变化会对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PPI变动的趋势来看,一方面要继续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尽快释放内需潜力;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观察PPI的走势。总的来看,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PPI也有一定向上的支撑。谢谢。
路透社记者: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预计哪个季度经济能够走出负增长的区间?下一步我们要扩大内需,您觉得着力点在哪些方面?投资还是消费?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还是关注下阶段的走势。目前从月度的情况看,工业生产当月出现了转正,增长3.9%,但与往年正常的水平和长期趋势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其他指标,如投资、零售、出口和服务业等都处于下降的状态。虽然月度之间有降幅收窄或者个别指标转正的恢复改善势头,但要消除前期严重的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仍然是有挑战的,不但取决于国内复工复产推进的进度,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外部疫情的影响,以及外部经济变化的影响。目前来看,经济发展的走势还需要观察,但从推进复工复产政策取得的成效来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基础把恢复改善的势头持续下去。
另外,刚才您也说到扩大内需方面。在外需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情况下,我们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一方面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从消费来讲,有两点:一是持续推进线上消费保持增长,二是积极推进线下消费尽快回补。从投资主要指标来看,目前呈现了好转迹象,很多投资活动出现改善,下一步还要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加大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提升产业发展基础,在这些上面多下力气,加大力度,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谢谢。
CNBC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就业,按照目前的调查,就业的质量如何?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消费,一线城市的消费情况是什么样的?
刘爱华:
先回答第一个就业质量的问题。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变化来看,月度之间调查失业率的变化是比较小的,2月份6.2%,3月份5.9%,4月份6.0%,月度之间的波动比较小,整体是平稳的。但是从更多的指标来看,目前就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就业规模低于上年同期,人社部门统计的1-4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比上年同期少增105万人。
第二,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于上年同期,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6.0%,比上年同期的调查失业率高出1个百分点,说明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
第三,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比较大,比如农民工,在4月末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一次快速调查,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了摸底。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在经过一系列有序对接、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等措施的作用下,农民工就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4月末外出农民工规模已经恢复到往年的九成左右,但离正常水平仍然有距离。从高校毕业生来看,今年有874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所以就业压力确实比较大。
今年我们把就业作为“六稳”和“六保”的首位,可以说是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而且采取了一系列很有针对性的措施。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目前虽然就业压力依然比较大,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我们进行的快速调查显示,城镇在职未就业人群比例,从3月份的18.3%下降至3.5%。这反映出就业质量、就业水平是在提升的。
第二个问题,关于一线城市的消费。我目前只有全国的数据,如果要做城市消费零售的具体观察,我们把这个问题带回去,请你和统计局新闻处联系,会后再给你一个具体解答。谢谢。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二季度会出现宏观方面的拐点信号,被称为“二季度现象”,但今年的情况可能略为特殊,从今年势头来看,今年的“二季度现象”是否会出现?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还是非常关注二季度的走势。刚才我跟大家从指标变化的层面,从国内外形势,从下阶段发展的大环境等方面都做了一些解释,介绍了我们的一些看法。应该说,一方面在各种政策的作用下,在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确实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也有底气实现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改善。但另一方面确实存在着比较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抓住经济运行中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释放内需潜力,帮助企业渡过目前的难关,最终实现经济全面回归常态。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现在已经是5月份了,上半年就剩一个月了,您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怎么看?出口在我国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海外疫情持续的情况下,今年GDP增速“保6”还有希望吗?这样的全球经济持续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春暖花开”?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就出口来讲,出口前景确实面临比较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最近,很多国际机构或国际组织公布对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包括IMF预测全年世界经济会下降3%,还有世贸组织、联合国等都对全球的经贸活动做了预测,下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在这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确实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挑战。虽然4月份货物出口实现了8.2%的增长,但我们对前景不能过于乐观。今年以来,在一系列稳出口政策的支撑下,外贸企业加强市场调节能力、发挥自身竞争力、开展多元化布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结果。但是,在全球经济收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也很难独善其身。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对风险挑战有充分的估计。
第二个问题,关于对全年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预判。我想还是要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释放出我们自身的潜力,积极应对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帮助企业主体一起应对眼下遇到的困难,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回归正常轨道。谢谢。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