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行业动态:
首页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中化学东华天业,全国首创全生物降解防尘网

发布时间:2025/2/13 13:44:09 来源:生物塑料研究院

安徽日报报道,为协同推进扬尘污染治理与塑料污染治理,中国化学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与创新解决方案,推出治理扬尘与塑料污染的绿色产品——

全生物降解防尘网 蓝天净土的“先锋卫士”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公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其中强调,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9月,在《人民日报》关于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权威访谈中,国务院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提出“壮大实体经济”“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具体要求。同时,在国务院国资委“对话新国企·新质创未来”系列融媒体访谈节目中,中国化学明确了自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六个聚焦”,第一条就是聚焦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绿色化工领域。

下好创新“先手棋”,中国化学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华科技”),不断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正推动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创新技术和成果迅速孵化落地。其中,已经成功开发新产品——全生物降解防尘网,正在城乡建设重点行业领域试点应用,成为协同推进扬尘污染治理与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先锋卫士”。

小产品,新科技,大效能。随着全生物降解防尘网的推广应用,其规模生产、成本降低、扩大应用的良性循环得到进一步提升,将为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1.点多面广的扬尘污染

扬尘是指地表松散物质在自然力或人力作用下,进入到环境空气中形成的一定粒径范围的空气颗粒物。

细颗粒物粒径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更深,且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扬尘污染具有点多、面广、易反复、难管理的特点。煤炭、道路浮土、耕地土壤、城市裸露地面、绿化超高土、砂石、灰土、灰浆、灰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都易产生粉尘颗粒物。常见的“施工扬尘”,主要是指建筑、拆迁、水利、园林绿化、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管网)、破损山体治理等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按照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标准化“6个100%”要求,裸露土地和细颗粒建筑材料需要100%覆盖。采取遮盖措施是治理扬尘污染的重要举措。但传统的塑料防尘网被废弃后,会长期滞留在土壤中形成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动植物产生危害,其负面作用日益显现,往往还会成为环境污染的“隐形杀手”。

2024年9月30日,《安徽日报》以《全生物降解防尘网 蓝天净土的“先锋卫士”》为题,专题报道了中国化学东华科技在全国率先研发的全生物降解防尘网,旨在解决扬尘污染与“微塑料”治理难题。

2.低值废塑料的回收难题与微塑料的危害

塑料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产生了大量的较难自然降解的废旧塑料垃圾,其分解过程需要超过400年,带来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全球一次性废旧塑料制品每年回收利用率不到10%。根据Plastics Europe发布的《Plastics-the fast Facts 2023》,2022年全球塑料生产总量在4亿吨,同比增长约600万吨。其中,仅有不到10%的塑料是来自机械回收。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全球战塑”。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而言,我国非常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塑料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率远高于全球,但低值废塑料仍是难点。

不同于高价值、易回收的废旧塑料,低值废塑料回收利用率极低。包括防尘网、农用地膜、低值塑料包装等在内,这些低值废塑料对应产生的垃圾总量不小,但因其低价值、回收体系不完善、不便回收等原因,大多丢弃在自然环境中。经过了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先是破碎成各种塑料碎片,随后又变成了颗粒更小却依旧难以降解的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2004年,《科学》杂志首次提出“微塑料”这一概念。目前,一些体外人类细胞培养和体内啮齿动物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体积小,可穿过细胞膜,可能导致人体细胞发生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DNA损伤等负面影响。如果这些情况持续,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纤维化和癌变。同时,微塑料有着更高的比表面积,吸附污染物的能力更强,成为扩大污染的“帮凶”。

当前,微塑料污染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其治理愈发迫切。

3.一张“真绿色”防尘网的创新研制

据统计,全国每年防尘网需求约200亿平方米,而传统防尘网多由聚乙烯(PE)材料等制成,使用后难以回收,形成微塑料,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在推进点多面广的扬尘污染治理中,是让使用传统防尘网带来的微塑料污染肆意横行,还是从源头上让其降解百天就可以变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

东华科技把“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布局和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围绕可降解材料PBAT、PLA等产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完成PBAT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走出了一条可降解材料实业发展之路。其中,PBAT的化学名称为“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具有“温柔”降解性能和“刚强”力学性能,有较好的延展性、断裂伸长率、耐热性和冲击性能,是全世界“消除白色污染”的重要拳头产品,被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列入鼓励类产品。

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化学环保研究院,有一种被叫做“PBAT”的大米粒状的可降解材料,远看就像一粒粒细腻而圆润的珍珠,近看颗粒均匀。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PBAT的分子结构相对松散,分子量较低,小分子之间通过酯键连接。当水分子出现时,酯键容易断裂,断裂后的小分子便成了微生物的‘美食’,经过进一步分解就能实现全生物降解,既环保、又经济,同时市场潜力可观。”

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PBAT颗粒图片。

“优质PBAT聚酯产品就像一盘好菜,炒出这盘菜,既需要油盐酱醋等调料来支撑,更要把握好火候、时间。油盐酱醋是催化剂,火候、时间就是工艺流程,二者缺一不可。研发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聚合实验,攻坚克难,成功开发出稳定且高活性的绿色PBAT合成用高效催化剂,拥有核心专利技术,产出的PBAT产品,性能指标全面优于国家标准。”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全生物降解材料研发和成果转化,东华科技和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资成立的“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学东华天业”),建设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工厂,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批“央地合作”的化工实业项目,也是中国化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投身“白色污染”治理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已与国内近160家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在国内首创推出了全生物降解防尘网等多种下游终端产品。

全生物降解防尘网使用场景实景照片。

全生物降解防尘网使用场景实景照片。

相较由PE制成的不可降解传统防尘网,全生物降解防尘网的抗冲击性与柔韧性更加突出,并兼具高耐热性和高稳定性,能够有效应用于扬尘污染治理的各个领域,更加契合“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理念,有助于打造绿色、文明、宜居的“无废城市”。具体表现在:

——高度防尘效果佳。全生物降解防尘网宽幅为4m、6m、8m不等,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其采用特殊编织工艺,有弹性、无生硬感、不易散边不脱线,光洁度好。它以更少针数打造更密网身,比传统防尘网防尘效果更佳。

——绿色降解无污染。在自然环境下,全生物降解防尘网可通过酶进行分解,产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有效解决微塑料污染,在堆肥环境下完全降解的过程仅需6个月。

——经久耐用少更换。有别于传统防尘网易发生老化、变色、龟裂、变脆或粉化,全生物降解防尘网能更好地抵抗紫外线和化学腐蚀,使用寿命数倍延长,施工期间可减少更换频次,有效节约人力及经济成本。

“我们首创的全生物降解防尘网,是一张‘归于自然’的防尘网,在期限内完成防尘功能后,能够完全降解,不留任何污染物,它不仅助力绿色工地建设,也对全国生物降解材料行业的发展、提质增效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化学东华天业主要负责人说。

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图。

目前,中化学东华天业生产的全生物降解防尘网,已在新疆、内蒙古、西藏、陕西、安徽、福建等地区试点应用,其中,在新疆石河子市等地得到大面积推广,将在无废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绿色工地等众多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产品应用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3月,中化学东华天业荣获第三届生物基与降解材料行业大会“生物塑料领军企业”称号;7月《PBAT装置转产PBT》荣获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等成果奖;8月荣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新特精”中小企业称号。

4.全生物降解材料迎来发展“风口”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强调,“在城乡的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先选用绿色建材,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等。

东华科技所属企业中化学东华天业生产的全生物降解防尘网图片。

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防尘网,发展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迎来政策“风口”。

《意见》提出,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

东华科技负责人介绍,通过构建“研究院+多试验基地+N合作平台”的研发格局,东华科技进一步发挥工程化能力强,环保和新材料业务链长、业务面广、专业齐全的优势,着力推进技术整合与集成创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解决行业痛点与难点提供最佳的整体解决方案。

今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在喀什召开中央企业产业兴疆推进会。中化学东华天业作为援疆企业代表之一参加会议,并作了题为《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产业兴疆》的工作汇报。

“我们已初步形成从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工程建设、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生物降解材料全产业链发展之路,欢迎更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入到全生物降解材料的生产、推广、应用中,共同推进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共筑全生物降解材料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为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东华科技负责人说。

《意见》在“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中要求,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等领域工作。

“创新及成果产业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伴随高成本、高投入、高风险。”诸多专家呼吁,应进一步加大全生物降解材料研发及其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大推广使用力度。“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出,一开始价格总是要高一些。一旦推广应用开,其生产规模化、成本降低、扩大应用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就会更好实现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受益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中国化学作为中央企业化学工程建设主力军,将持续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将全力以赴深耕全生物降解材料赛道,以材料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推出更多绿色、可持续的产品解决方案,将成为全降解材料产业链融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