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 行业动态:
首页 > 时事报导 >> 相关行业
相关行业

4万吨/年SAP装置!鲁玛斯首次商业授权国内

发布时间:2025/2/17 11:30:46 来源:DT新材料

2月12日,鲁玛斯技术公司宣布,高吸水性树脂(SAP)技术获得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的商业合同。这标志着鲁玛斯的 SAP 技术自 2023 年增加到公司的技术组合中以来实现了首次商业授权。

据介绍,鲁玛斯的授权范围包括为位于中国陕西省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4万吨/年的SAP装置提供技术许可、工艺设计包、技术服务和培训。

鲁玛斯技术公司聚合物和石化业务首席业务官Romain Lemoine表示:“很荣幸被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选为技术授权方,并期待与他们一起执行这个项目 ,鲁玛斯收购 SAP 技术是为了巩固我们在高价值聚合物市场的地位,并扩大我们在 C3 价值链中的产品范围。”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充分利用榆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煤炭分质利用技术”为核心,通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两条路径,将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多种平台化合物深度耦合,延伸产业链,最终生产高附加值材料、可降解材料、电池电解液溶剂及特种油品4大类45种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340亿元,年利润超3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

其中,二期工程投资1760亿元,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以煤热解、煤焦油加氢、粉焦气化技术为龙头,通过将煤热解、煤/半焦气化及下游深加工技术系统集成,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探索煤基烯烃和煤基芳烃耦合发展的新路径,最终生产聚烯烃、聚酯、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EVA、POE、SAP、DMC、DEC、EMC、EC等化工产品,预计年均销售收入900余亿元。

据悉,榆林化学二期项目将分阶段建设,包括一阶段和后续阶段。其中,一阶段建设内容包括50万标方/小时制氧量空分、152万标方/小时(H₂+CO)气化及净化、560万吨/年甲醇合成、15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及烯烃分离、30万吨/年聚乙烯(FDPE)、30万吨/年聚丙烯(PP)、9万吨/年丙烯酸、4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30万吨年EVA、20万吨/年醋酸乙烯、12000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等装置,以及由3×1250吨/小时超临界再热煤粉锅炉+3×150MW超临界抽气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组成的动力站等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高吸水性树脂(SAP)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水溶胀型功能高分子聚合物,该分子链上含有羟基(-OH),羧基(-COOH)酰氨基(-CONH2)、磺酸基(-SO3H)等亲水基团和松散网络结构,具有超强吸附能力,能够吸收比自身重量几百至上千倍的水,当它吸水膨胀后,与水发生凝固会成为一种水凝胶,具有吸水速率快、保水性能好等优点。SAP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如纸尿裤、卫生巾、医用床垫和吸水纸等)、农业、食品及工业领域。

按原料来划分,一般可分为合成聚合物类、生物质类(淀粉系、纤维素系等)、有机-无机复合物三大类。合成聚合物类的吸水树脂是小分子经过聚合件交联得到的,原料主要有聚乙烯醇类(PVA)、聚丙烯酸盐类(PAA)、聚丙烯酰胺(PAM)类等,其中,PAA原料简便易得、具有耐热性好、对大多数酸碱具有良好的抵抗性、长期存储也不易腐败等优点,正是基于其良好的性能已经成为当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品种。

现阶段,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5种,分别是水溶液聚合法、反相悬浮聚合法、反相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以及辐射交联聚合法。

在国内SAP生产企业中,宜兴丹森科技有限公司以年产26万吨的产能排名第一,隶属于江苏裕廊集团,后者专注于丙烯酸、环氧乙烷及新材料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应用。卫星化学则位居第二,年产量为15万吨。

随着一些国外SAP龙头企业因市场竞争压力、盈利空间受限以及碳排放等原因逐渐退出市场,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正在不断增加。未来,卫星化学在新项目投产后,预计其年产能将达到45万吨;而万华化学目前的年产能为6万吨,并在2023年启动了年产3万吨高吸水性树脂项目。万华化学的计划是将其SAP年产能提升至50万吨,并打造多个SAP生产基地,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SAP供应商。与此同时,上海华谊和广西华谊也在积极扩展其SAP产能,分别推出了32万吨和3.3万吨/年SAP生产设施。江天化学如顺利收购南通三大雅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将提升其至23万吨/年的产能水平。若这一系列项目顺利落地,国内SAP产能的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卫星化学和万华化学将成为产能最大的竞争者,华谊集团和江天化学则有望进入20万吨/年及以上的产能梯度。

然而,尽管国内SAP企业的产能在不断增加,仍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企业虽然能够抓住国际竞争对手退出的机会,但仍需警惕潜在的风险。首先,市场需求增长可能不足,尤其是在下游行业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其次,国内企业可能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这将压缩整体的利润空间。因此,如何平衡产能扩张和市场需求,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将是未来国内SAP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